煤电占比居高不下 “受电”比例不断提高 鲁苏鄂三省直面电力供需失衡矛盾

发布时间:2021-04-26 15:09:05阅读:920

  “我国区域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未来这种不平衡还将持续。如何平衡‘远方电’与‘身边电’的关系,可再生能源与煤电发展如何协调,需求侧资源如何持续发挥作用,都值得深入讨论。”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的“中国煤电发展之路辨析”系列沙龙上,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指出电力输入省份面临的电力供需矛盾。

  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山东省电力协会副会长徐震表示,截至2019年底,山东电力总装机1.36亿千瓦,其中煤电9604万千瓦,“风光”分别为1354万、1619万千瓦,在运自备电厂4819万千瓦。2019年度,山东合计从省外受电936.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72%。其中,累计完成从华北电网受电284.56亿千瓦时,同比增7.17%;从西北电网受电424.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18%;从东北电网受电226.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75%。

  与山东一样,江苏也是“受电”大省。苏州中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相敏统计,截至2019年底,江苏电力装机达1.33亿千瓦,煤电占比达60%,新能源占比16%,气电、核电等占比约20%。“2019年江苏用电量超过6200亿千瓦时,仅次于广东省。其中外来电约1200亿千瓦时,占比超过20%。由于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增速较快和外来电规模稳步扩大,江苏煤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已从2016年的5093小时降至2018年的4576小时。”

  处于华中负荷区的湖北省,“水火”投产速度放缓,新能源装机持续增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王贲指出,截至2019年底,湖北全口径装机容量7862万千瓦,全年发电量2973亿千瓦,全省电力结构呈现“水火”为主,“风光”为辅的特点。“湖北缺煤、少油、乏气,水电资源开发殆尽,新能源资源禀赋不足,加之水电大规模外送,省内电力供应主要依赖煤电,电力供应瓶颈明显。”

  多举措增加供给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江苏和湖北如何破解上述困境?

  徐震表示,山东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为电网主力机型,装机容量占比为72.8%,30万千瓦以下机组数量占比超70%,这部分机组呈现地域分散性大,经济性低,煤耗指标高,已成为煤电结构优化的重点范围。“‘外电入鲁’和本地新能源消纳是山东煤控的重要措施,同时山东也在发展气电,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并力推自备电厂参与调峰。”

  江苏省的突出矛盾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电力负荷。“十三五”以来,江苏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从2015年的8573万千瓦增至2019年的10716万千瓦,年均增长率7.2%。其中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2016、2017年全社会最高负荷分别同比增长9.6%、9.9%。许相敏表示,江苏最高用电负荷持续时间短,仅占全社会用电时间的0.2%-0.8%,若新建燃煤电厂来满足最高负荷得不偿失。“目前江苏正在通过大力发展需求侧响应和储能等来应对尖峰负荷需求,2019年通过需求响应已降低402万千瓦的高峰负荷。”

  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湖北省选择特高压“输电”增加供给。王贲指出:“湖北目前的特高压线路利用率并不高,比如山西到湖北这条线路,2019年利用小时数只有774小时,这并非配套电源不足所致,而是湖北在有煤炭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在本地建设煤电项目。”

  逐步实现煤电减量

  作为电力负荷大省,山东、江苏、湖北在能源转型大趋势下如何“减煤”?

  徐震表示,未来山东电力消费要实现三个1/3,即“外电入鲁”占1/3,本地煤电占1/3,新能源和核电占1/3。“围绕这个目标,各级政府需对煤控目标进行清晰的分配,山东省煤电关停减量是个明显趋势。”

  许相敏表示,江苏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应推动其发展壮大,由注重扩大规模向重视技术创新转变,并由补充型电源逐步向主力型电源转变,同时要在保证电力供应和峰值负荷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煤炭减量化。

  王贲认为,截至2019年底,湖北在运煤电机组2900万千瓦,加上在建机组,总存量达3222万千瓦,已超过该省确定的2025年3150万千瓦的合理规模。“若当前推进中的在建、待批准机组和‘十三五’缓建的机组全部投产,2025年湖北煤电机组装机将达到3836万千瓦,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建议“十四五”期间湖北新增煤电规模控制在300-350万千瓦左右,2030年之后不再新增煤电。


联系我们

平等互利,相互协作,在持续合作中共同发展。

  • 电话: 155-8887-9032

  • 邮箱: sales@wtflowcontrol.com

  •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凯瑞大厦1810-11

在线留言

  • 您的称呼
  • 您的电话
  • 需求和建议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155-8887-9032

客服微信:

15588879032

线